bob综合:9月21日正式运营!长沙望城新增一公园式智慧医院“看病更方便了,住院更舒适了!”这段时间,家住望城区金星北路的王先生不时到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走走看看,这家公园式的智慧医院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家门口大医院看病的便利,也成为他们新的休闲场所。
9月21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正式运营,这家以基本医疗为主,集特色专科、康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大型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新起航,步入“一院两址”新时代,填补望城区没有三甲医院的空白,全面提升望城区和大河西的卫生健康水平,为区域百姓谋求更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德馨而济世、术精以爱人。”长沙市第四医院将继续秉承院训精神,以新院区运营为契机,锐意开拓创新,为群众提供“升级版”的就医体验,持续办好百姓满意的医院。
从长沙城区出发,沿着金星北路一路北上,快到望城区金星北路4段200号时,有一片白色建筑物,一行醒目的字“长沙市第四医院(长沙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映入眼帘。这里,就是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
多年来,长沙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湘江以东的老城区,湘江以西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其中,始建于1956年的长沙市第四医院位于岳麓山脚,占地仅38亩,医疗业务用房不足的问题显现,严重制约了医院发展,已不能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随着湖南湘江新区、长沙望城区区域规划的调整,大河西经济社会迎来快速发展期。但是,河西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特别是望城区尚无一家真正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了推动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应运而生。这是长沙市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长沙卫健系统历史上*大的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建设规模均居目前长沙市级公立医院之首。
“占地近230亩的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编制床位1500张,将全面提升望城区和大河西医疗卫生健康水平,为该区域群众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长沙市第四医院院长宋桂林介绍,该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进行,9月21日正式运营,包括门急诊医技楼、住院楼、科研教学办公楼、值班公寓及医疗业务配套用房;第二期建设为特色专科部分,包括专科楼、健康管理中心等。
步入“一院两址”新时代,长沙市第四医院将坚持以公益为本,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先导,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肩负起传承发扬现有重点学(专)科发展的使命任务;持续坚持改革创新,用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当前,长沙市第四医院开设了37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创办了18个省、市重点学(专)科。其中,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是湖南省(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是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病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超声诊断专业是湖南省(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普通外科、心血管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是长沙市重点学(专)科。
此外,医院拥有4个长沙市名医工作室,即普外科名医工作室、超声诊断科名医工作室、左美玲名中药师传承工作室、泌尿外科名医工作室,还签约了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家“胡大一名医工作室”,培养专精尖一线人才,守护患者的健康。
紧扣时代脉搏,新院区顺应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趋势,除传承发扬老院区的重点学(专)科外,还将通过医养联盟的方式,打造老年病特色专科,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
同时,顺应国家三孩政策,医院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在新院区大力发展儿科和生殖医学专业。鉴于长沙专业、权威的肿瘤医院资源不足,肿瘤学科也列入了新院区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医院还将持续夯实急救医生在行动、医养联盟、专病联盟工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服务。
在湖南首推无陪护病房,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医联体和医养联盟试点……长沙市第四医院在改革创新中打造多个特色品牌。今后,这些特色亮点将在滨水新城院区得以传承发扬。
“无陪护病房不仅为我们家属节省了财力、人力,还能给患者提供专业的陪护,是一件大好事。”患者王女士的女儿点赞说。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长沙市第四医院大胆先行先试,率先在省内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目前在岳麓院区和滨水新城院区的所有病区(儿科病区除外)均实施无陪护病房管理。该模式致力于提供优质、高效、专业、安全的全人、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卓越护理服务,包括“患者住院不需家属陪护”“‘医护护患’四位一体服务模式”等,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家属照护压力。
“没想到,现在三甲医院的医生让我在家门口就可做手术了,还节约了很多费用……”近日,望城区靖港镇中心卫生院患者任爹爹的一席话,道出了长沙市第四医院医联体建设带给基层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深化医改浪潮中,长沙市第四医院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医联工作品牌。医院与100余家基层单位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关系,其中建立紧密型医联体20余家、松散型医联体50余家、医养联盟26家,建立“区域专家门诊”20余个,年均派出近30名医护专业人才常驻紧密型医联体单位,全脱产驻点开展建设帮扶工作和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特别是2019年底,医院率先建立急诊急救联盟,签约24家急救联盟单位,建设以“急诊—社区”为主体的“双向转诊”模式,建立市内首家急救小屋,率先建设5G智能急救体系,能实时定位、远程会诊、救治指导,优化救治模式,形成以长沙市第四医院为龙头辐射整个大河西的医疗专家服务网络体系。
到大医院看病,停车难是*让人头痛的问题之一,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将不会出现这个烦恼。新院区规划1500多个停车位,门诊、住院、检查等医疗功能区在地下停车场都有直达通道,方便群众就医。而且,院区内交通人车分流,主干道12米宽,次干道7米宽,并对外设置4个主入口,与城市道路无缝连接。
很多患者就医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不少医院门诊、急诊、化验、住院等诊疗区布局分散,要在不同楼栋之间穿梭,常常摸不清方向。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采用国际流行的“医疗街”设计,就像商业街一样,一条主街把门诊大厅、出入院大厅联系起来,诊疗室、检查室、检验室像商业店铺一样沿街分布。患者沿着主街走,按照一目了然的指示牌能轻松找到自己要去的地点,在一条街上完成所有诊疗流程,有效改善了患者“来回跑、绕弯路”的就医难题。
新院区采用不设围墙的建设模式,打造了4条特色景观道路,设有6个主要景观节点,分别为两个下沉式庭院、雨水花园、立体花坛、内廷花园、生态景观花园、休闲花园,公园式的绿色医院成为周边居民一处新的休闲场所。
将对生命的关怀置于首位,以满足病人需求为宗旨,人文与环境交融,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成为一所景观怡人、生态环保、环境舒适的现代智慧医院,这个长沙市重大民生工程也成为了真正的民心工程。
作为区域疑难重症抢救中心,新院区已建立多个绿色通道,让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打造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危重症监护的一体化救治体系。新院区建有直升机停机坪,方便异地重症急诊患者救治,见证现代应急救援能力新高度。
新院区还采取建筑智能化建设方案,立体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系统和集成平台,包括入侵报警、安防监控、电子巡更、楼宇自控、能效监管、病房探视、输液监控、婴儿防盗等方面,精心构筑起平安防护网。
从医院功能区的布局到患者安全的监测,从救治流程的完善到救治体系的优化,医院致力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生存质量和就医安全。
“未来,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将聚焦疑难与急危重症诊治,围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打造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全力创建管理一流、技术一流、 服务一流、硬件一流、环境一流‘五个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三甲综合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党委书记邓雄飞说,新院区致力于打造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科研、教学为主体的智慧型医院、绿色生态医院,打造大河西领先的大型医疗服务中心,强省会医疗事业,让新时代高质量医疗建设成果惠及三湘市民。(杨云龙 杨芳)